书写笔顺 | 撇捺撇横竖撇捺竖折横竖横 |
输入法 | 五笔86版:TOLF 五笔98版:TOLF 仓颉:HDW 郑码:PFKI 四角码:20609 笔划:343123425121 |
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756A 十进制:30058 |
所在字表 | 《现代汉语常用字表》、《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》、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》 |
基本信息 |
拼音:fān,pān 注音:ㄈㄢ ㄆㄢ 部首:田部 |
简/繁体笔划 | 笔划:12 部外笔划:7 |
常用输入法 | 五笔86版:TOLF 五笔98版:TOLF 笔划:343123425121 |
字库编码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756A 十进制:30058 |
汉字结构 | 上下结构 |
造 字 法 | 象形 |
书写笔顺 | 撇捺撇横竖撇捺竖折横竖横 |
输入法 | 五笔86版:TOLF 五笔98版:TOLF 仓颉:HDW 郑码:PFKI 四角码:20609 笔划:343123425121 |
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756A 十进制:30058 |
所在字表 | 《现代汉语常用字表》、《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》、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》 |
[①][fān]
[《廣韻》孚袁切,平元,敷。]
亦作“畨1”。
(1)轮流更替。
(2)唐代兵制。士兵分番以次更代。
(3)旧称少数民族或外国。
(4)反;翻。
(5)见“番子”、“番當”。
(6)量词。回;次。
(7)量词。枚;片;块。
(8)量词。货币单位。银圆一元曰一番。
(9)量词。张;幅。
(10)量词。用于事物的种类。
(11)量词。倍。
[②][fán]
[《廣韻》附袁切,平元,奉。]
(1)繁衍。
(2)篱笆。参见“番2閼”。
[③][bō]
[《廣韻》博禾切,平戈,幇。]
(1)见“番3番”。
(2)传播。
[④][pó]
[《集韻》蒲波切,平戈,並。]
(1)通“鄱”。古楚国地名。故地在今江西省鄱阳县。1957年改为波阳县。
(2)通“皤”。参见“番4番”。
[⑤][pān]
[《廣韻》普官切,平桓,滂。]
(1)地名用字。秦置番禺县,在广东省广州市南部。
(2)姓。汉代有番係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下》。
[⑥][pán]
[《集韻》蒲官切,平桓,並。]
地名用字。古有番须谷,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。
● 番
1. 遍数,次,回:三~五次。
2. 轮流更代:轮~。更(
)~。3. 称外国的或外族的:~邦。~茄。~薯。
4. 倍:产量翻了二~。
● 番
◎ 〔~禺〕地名,在中国广东省。
◎ 粤语:faan1 pun1
◎ 客家话:[客英字典] fan1 [台湾四县腔] fan1 [宝安腔] fan1 | pan1 | po2 [海陆丰腔] fan1 [梅县腔] fan1 [陆丰腔] fan1 [东莞腔] fan1 [沙头角腔] fan1 [客语拼音字汇] fan1 fon1 pan1
◎ 潮州话:何冤1 颇鞍1 ,huang1 [潮州]huêng1 ,puan1(phua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