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书写笔顺 | 横折竖竖横横竖横折 |
| 输入法 | 五笔86版:ABHG 五笔98版:ABHG 仓颉:SUMG 郑码:HZC 四角码:71711 笔划:152211215 |
| 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5329 十进制:21289 |
| 所在字表 |
| 基本信息 |
拼音:kuāng 注音:ㄎㄨㄤ 部首:匚部 |
| 简/繁体笔划 | 笔划:9 部外笔划:7 |
| 常用输入法 | 五笔86版:ABHG 五笔98版:ABHG 笔划:152211215 |
| 字库编码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5329 十进制:21289 |
| 汉字结构 | |
| 造 字 法 |
| 书写笔顺 | 横折竖竖横横竖横折 |
| 输入法 | 五笔86版:ABHG 五笔98版:ABHG 仓颉:SUMG 郑码:HZC 四角码:71711 笔划:152211215 |
| 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5329 十进制:21289 |
| 所在字表 |
[①][kuāng]
[《廣韻》去王切,平陽,溪。]
亦作“匩1”。“匚1”的今字。
(1)“筐”的古字。容器名。
(2)方正;端正。
(3)挽救;救助。
(4)辅佐;辅助。
(5)纠正;扶正。
(6)弯曲。
(7)亏损;虚损。
(8)蟹的背壳。
(9)“眶”的古字。眼眶。
(10)“框”的古字。边框;围子;框框。
(11)“框”的古字。在文字或图片的周围加上线条。
(12)“框”的古字。约束;限制。
(13)“恇”的古字。恐惧;慌惧。参见“匡懼”。
(14)“恇”的古字。料;料想。
(15)地名。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。
(16)地名。即江西省庐山。详“匡廬”。
(17)姓。战国齐有匡章。见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。
[②][wāng]
[《篇海》烏光切]
亦作“匩2”。通“尪1”。
跛;曲胫。
● 匩
◎ 古同“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