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写笔顺 | 撇横横横折横折撇横撇折 |
输入法 | 五笔86版:QATQ 五笔98版:QATQ 仓颉:OPJPU 郑码:PHGR 四角码:85712 笔划:31115153135 |
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94D9 十进制:38105 |
所在字表 | 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》 |
基本信息 |
繁体:鐃
拼音:náo 注音:ㄋㄠˊ 部首:钅部 |
简/繁体笔划 | 笔划:11 部外笔划:6 |
常用输入法 | 五笔86版:QATQ 五笔98版:QATQ 笔划:31115153135 |
字库编码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94D9 十进制:38105 |
汉字结构 | 左右结构 |
造 字 法 | 形声;从钅、尧声 |
书写笔顺 | 撇横横横折横折撇横撇折 |
输入法 | 五笔86版:QATQ 五笔98版:QATQ 仓颉:OPJPU 郑码:PHGR 四角码:85712 笔划:31115153135 |
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94D9 十进制:38105 |
所在字表 | 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》 |
[①][náo]
[《廣韻》女交切,平肴,娘。]
“铙1”的繁体字。
(1)古代军中用以止鼓退军的乐器。青铜制,体短而阔,有中空的短柄,插入木柄后可执,原无舌,以槌击之而鸣。三个或五个一组,大小相次,盛行于商代。《周礼·地官·鼓人》:“以金鐃止鼓。”郑玄注:“鐃,如鈴,無舌,有秉,執而鳴之,以止擊鼓。”贾公彦疏:“進軍之時擊鼓,退軍之時鳴鐃。”又《夏官·大司马》:“鳴鐃且卻,及表乃止。”郑玄注:“鐃所以止鼓,軍退,卒長鳴鐃以和衆鼓人,爲止之也。”《宣和博古图》有汉舞铙,其形上圆下方,下作疏棂,中含铜丸谓之舌,鼓动有声,为乐舞时所用。
(2)一种打击乐器。形制与钹相似,唯中间隆起部分较小,其径约当全径的五分之一。以两片为一副,相击发声。大小相当的铙与钹,铙所发的音低于钹而馀音较长。
(3)通“磽”。恶,坏。
[②][nào]
[《集韻》女教切,去效,娘。]
同“撓1”。“铙2”的繁体字。
扰乱。
● 铙
鐃
1. 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,比钹大。
2. 古代军中乐器,像铃铛,但没有中间的锤。
◎ 铙
cymbals
◎ 粤语:naau4
◎ 潮州话:nau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