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写笔顺 | 捺撇撇捺竖折横横竖折横横撇折撇竖横折横横 |
输入法 | 五笔86版:OUQV 五笔98版:OUQE 仓颉:FANX 郑码:UORN 四角码:97820 笔划:43342511251135321511 |
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7213 十进制:29203 |
所在字表 |
基本信息 |
拼音:yàn,xún 注音:ㄧㄢˋ ㄒㄩㄣˊ 部首:火部 |
简/繁体笔划 | 笔划:20 部外笔划:16 |
常用输入法 | 五笔86版:OUQV 五笔98版:OUQE 笔划:43342511251135321511 |
字库编码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7213 十进制:29203 |
汉字结构 | |
造 字 法 |
书写笔顺 | 捺撇撇捺竖折横横竖折横横撇折撇竖横折横横 |
输入法 | 五笔86版:OUQV 五笔98版:OUQE 仓颉:FANX 郑码:UORN 四角码:97820 笔划:43342511251135321511 |
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7213 十进制:29203 |
所在字表 |
[①][yàn]
[《廣韻》以贍切,去豔,以。]
火焰。
[②][xún][qián]
[《廣韻》徐鹽切,平鹽,邪。]
(1)用热水烫肉使半熟。亦指烫过的肉。古代用为祭品。
(2)用热水烫而去毛。本作“燅”,后多作“燖”。
(3)犹烧。
● 爓
◎ 古同“焰”,火苗:“吐~生风,吹野燎山。”
● 爓
◎ 古同“燖”,古代在热汤里煮至半熟用于祭祀的肉:“三献~,一献孰。”
◎ 粤语:jim6
◎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 ram2 [梅县腔] jam5 [台湾四县腔] jam2 [客英字典] jam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