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写笔顺 | 横撇竖折竖竖撇撇撇 |
输入法 | 五笔86版:DMJE 五笔98版:DMJE 仓颉:MBHHH 郑码:GLPD 四角码:12222 笔划:132522333 |
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800F 十进制:32783 |
所在字表 |
基本信息 |
拼音:ér,nài 注音:ㄦˊ ㄋㄞˋ 部首:而部 |
简/繁体笔划 | 笔划:9 部外笔划:3 |
常用输入法 | 五笔86版:DMJE 五笔98版:DMJE 笔划:132522333 |
字库编码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800F 十进制:32783 |
汉字结构 | |
造 字 法 |
书写笔顺 | 横撇竖折竖竖撇撇撇 |
输入法 | 五笔86版:DMJE 五笔98版:DMJE 仓颉:MBHHH 郑码:GLPD 四角码:12222 笔划:132522333 |
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800F 十进制:32783 |
所在字表 |
[①][ér]
[《廣韻》如之切,平之,日。]
(1)胡须。
(2)指兽类头颈部位向下披的长毛。
(3)多须貌。
(4)姓。春秋宋有耏班。见《左传·文公十一年》。
[②][nài]
[《廣韻》奴代切,去代,泥。]
剃除鬓须。古代一种刑罚。
● 耏
1. 古同“而”,胡须:“以麝揉苏,泽~颜鼻耳。”
2. 兽多毛。
3. 古水名,在今中国山东省淄博市西北。
4. 姓。
● 耏
◎ 古代剃去颊须、以示惩处的一种轻刑:“刑有髡、钳、刖、劓,小罪~。”
◎ 粤语:ji4
◎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 nai6 [客英字典] nai5 [台湾四县腔] nai5 [梅县腔] nai5 j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