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写笔顺 | 捺折竖撇捺横横撇竖折撇捺 |
输入法 | 五笔86版:PUAA 五笔98版:PUAA 仓颉:LIT 郑码:WTHE 四角码:33250 笔划:452341132534 |
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88D3 十进制:35027 |
所在字表 |
基本信息 |
拼音:gé,jiē 注音:ㄍㄜˊ ㄐㄧㄝ 部首:衤部 |
简/繁体笔划 | 笔划:12 部外笔划:7 繁体部首:衣 笔划:13 部外笔划:7 |
常用输入法 | 五笔86版:PUAA 五笔98版:PUAA 笔划:452341132534 |
字库编码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88D3 十进制:35027 |
汉字结构 | |
造 字 法 |
书写笔顺 | 捺折竖撇捺横横撇竖折撇捺 |
输入法 | 五笔86版:PUAA 五笔98版:PUAA 仓颉:LIT 郑码:WTHE 四角码:33250 笔划:452341132534 |
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88D3 十进制:35027 |
所在字表 |
[①][gé]
[《廣韻》古得切,入德,見。]
(1)衣的前襟。
(2)僧道所着的法衣。
[②][jiē]
[《集韻》居諧切,平皆,見。]
砖铺的道路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匠人》“堂涂十有二分”汉郑玄注:“謂階前,若今令甓裓也。”贾公彦疏:“漢時名堂涂爲令甓裓。令辟,則今之塼也;裓則塼道者也。”一说,通“陔”。
● 裓
1. 衣襟。
2. 和尚穿的衣服:“居无何,而方文至,出~中诗一篇以贶予。”
● 裓
◎ 古代指从堂下至门铺的砖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