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写笔顺 | 撇折撇捺撇横横横撇折 |
输入法 | 五笔86版:QTUN 五笔98版:QTUN 仓颉:KHTGU 郑码:QMUR 四角码:48212 笔划:3534311135 |
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7310 十进制:29456 |
所在字表 |
基本信息 |
拼音:qiāng 注音:ㄑㄧㄤ 部首:犭部 |
简/繁体笔划 | 笔划:10 部外笔划:7 繁体部首:犬 笔划:11 部外笔划:8 |
常用输入法 | 五笔86版:QTUN 五笔98版:QTUN 笔划:3534311135 |
字库编码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7310 十进制:29456 |
汉字结构 | |
造 字 法 |
书写笔顺 | 撇折撇捺撇横横横撇折 |
输入法 | 五笔86版:QTUN 五笔98版:QTUN 仓颉:KHTGU 郑码:QMUR 四角码:48212 笔划:3534311135 |
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7310 十进制:29456 |
所在字表 |
[①][qiāng]
[《廣韻》去羊切,平陽,溪。]
亦作“猐1”。亦作“羗1”。
(1)我国古代民族名。主要分布地相当於今甘肃、青海、四川一带。秦汉时,部落众多,总称西羌。以游牧为主。其后逐渐与西北地区的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。
(2)羌族。我国少数民族名。
(3)连词。表示假设、转折、并列等关系。犹“乃”、“反而”。
(4)句首助词。
(5)姓。秦有羌瘣,见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。
● 猐
◎ 古同“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