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写笔顺 | 横竖竖捺撇折折折捺捺捺捺 |
输入法 | 五笔86版:AYTO 五笔98版:AYTO 仓颉:TIKF 郑码:EUYU 四角码:44327 笔划:122435554444 |
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848D 十进制:33933 |
所在字表 |
基本信息 |
拼音:wěi 注音:ㄨㄟˇ 部首:艹部 |
简/繁体笔划 | 笔划:12 部外笔划:9 繁体部首:艸 笔划:15 部外笔划:9 |
常用输入法 | 五笔86版:AYTO 五笔98版:AYTO 笔划:122435554444 |
字库编码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848D 十进制:33933 |
汉字结构 | |
造 字 法 |
书写笔顺 | 横竖竖捺撇折折折捺捺捺捺 |
输入法 | 五笔86版:AYTO 五笔98版:AYTO 仓颉:TIKF 郑码:EUYU 四角码:44327 笔划:122435554444 |
Unicode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848D 十进制:33933 |
所在字表 |
[①][wěi]
[《廣韻》韋委切,上紙,云。]
亦作“蒍1”。
(1)芡实的茎。
(2)古地名。有二处:一为春秋时楚国邑名;一为春秋时郑国邑名。
(3)姓。春秋楚有蔿掩。见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。
[②][huā]
亦作“蒍2”。
[③][kuī]
亦作“蒍3”。
[④][é]
亦作“蒍4”。
● 蒍
◎ 同“蔿”。
◎ 粤语:wai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