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条目:苄

康熙字典部首:艸
康熙字典笔划: 部外笔划:
康熙字典解释:
《唐韻》??古切《集韻》後五切,??音戸。《說文》地黃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芐,地黃。《註》芐,一名地髓。《韻會》引《爾雅翼》云:地黃生者,以水試之,浮者名天黃,半沈半浮者人黃,沈者地黃。芐字从下,亦趨下之義。 又《禮·閒傳》芐剪不納。《疏》芐爲蒲苹,爲席,剪頭爲之,不編納其頭而藏于內也。 又《唐韻》胡駕切《韻會》亥駕切,??音暇。義同。 《集韻》亦作芦。
【基本信息】 |
拼音:biàn 注音:ㄅㄧㄢˋ 部首:艹部 |
【简/繁体笔划】 | 笔划:7 部外笔划:4 繁体部首:艸 笔划:10 部外笔划:4 |
【常用输入法】 | 五笔86版:AYHU 五笔98版:AYHU 笔划:1224124 |
【字库编码】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82C4 十进制:33476 |
【汉字结构】 | 上下结构 |
【造 字 法】 |
《唐韻》??古切《集韻》後五切,??音戸。《說文》地黃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芐,地黃。《註》芐,一名地髓。《韻會》引《爾雅翼》云:地黃生者,以水試之,浮者名天黃,半沈半浮者人黃,沈者地黃。芐字从下,亦趨下之義。 又《禮·閒傳》芐剪不納。《疏》芐爲蒲苹,爲席,剪頭爲之,不編納其頭而藏于內也。 又《唐韻》胡駕切《韻會》亥駕切,??音暇。義同。 《集韻》亦作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