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查字:
幞字基本信息
【基本信息】 拼音:
注音:ㄈㄨˊ  部首:巾部
【简/繁体笔划】 笔划:15  部外笔划:12 
【常用输入法】 五笔86版:MHOY  五笔98版:MHOG  笔划:252224314311134 
【字库编码】 CJK 统一汉字 Unicode十六进制:U+5E5E 十进制:24158
【汉字结构】 左右结构
【造 字 法】 形声;从巾、声
幞字康熙字典查询
康熙字典条目:幞
幞字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部首:巾
康熙字典笔划:15 部外笔划:12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唐韻》房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逢玉切,??音襆。《說文》帊也。《集韻》帕也。《玉篇》巾幞。《廣韻》幞頭,周武帝所製。裁幅巾,出四脚以幞頭,乃名焉。《唐書·車服志》幞頭起於後周,便武事者也。《二儀實錄》古以皂羅三尺裹頭,號頭巾,三代皆冠。列品黔首,以皁絹裹發。至周武帝,依古三尺裁爲幞頭,唐馬周交解爲之。《朱子·語類》唐人幞頭,初止以紗爲之。後以紗軟,砍木作一山子,在前襯起。《筆談》梁高祖始布漆於紗,施鐵爲脚。《宋史·輿服志》幞頭,一名折上巾,起自後周,然止以軟帛垂脚。隋始以桐木爲之,唐始以羅代繒,惟帝服則脚上曲,人臣下垂,五代漸變平直。國朝之制,君臣通服平脚,乗輿或服上焉。其初以藤織草巾子爲裏,紗爲表,而塗以漆,後惟以漆爲堅,去其藤裏,前爲一折,平施兩脚,以鐵爲之。 又《集韻》博木切,音卜。裳削幅謂之幞。或作襆。

 最近查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