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字义
◎ 敩
斅、斆
〈动〉
(1) 教导,使觉悟。后作“教” [teach]
敩,觉悟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惟敩学半。——《书·说命下》。传:“敩,教也。”
盘庚敩于民。——《书·盘庚上》
(2) 又如:敩学相长(教与学相互促进)
(3) 学;效法。后作“学” [study]
恬虚守约,五十以敩。——《隶释》
(4) 又如:敩颦(同“效颦”)
(5) 另见
 
		
	| 【基本信息】 | 拼音:xiào,xué 注音:ㄒㄧㄠˋ ㄒㄩㄝˊ 部首:攵部 | 
| 【简/繁体笔划】 | 笔划:12 部外笔划:8 繁体部首:攴 | 
| 【常用输入法】 | 五笔86版:IPBT 五笔98版:IPBT 笔划:443455213134 | 
| 【字库编码】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6569 十进制:25961 | 
| 【汉字结构】 | 左右结构 | 
| 【造 字 法】 | 会意 | 
◎ 敩
斅、斆
〈动〉
(1) 教导,使觉悟。后作“教” [teach]
敩,觉悟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惟敩学半。——《书·说命下》。传:“敩,教也。”
盘庚敩于民。——《书·盘庚上》
(2) 又如:敩学相长(教与学相互促进)
(3) 学;效法。后作“学” [study]
恬虚守约,五十以敩。——《隶释》
(4) 又如:敩颦(同“效颦”)
(5) 另见

 
 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4945
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49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