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查字:
祊字基本信息
【基本信息】 拼音:bēng,fāng
注音:ㄅㄥ ㄈㄤ  部首:礻部
【简/繁体笔划】 笔划:8  部外笔划:4  繁体部首:示  笔划:9  部外笔划:4
【常用输入法】 五笔86版:PYYN  笔划:45244153 
【字库编码】 CJK 统一汉字 Unicode十六进制:U+794A 十进制:31050
【汉字结构】 左右结构
【造 字 法】 形声;从礻、方声
祊字康熙字典查询
康熙字典条目:祊
祊字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部首:示
康熙字典笔划:9 部外笔划:4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晡橫切《正韻》補耕切,??音閍。《說文》作??。从示,彭聲。或从方,門內祭先祖,所以彷徨也。《詩·小雅》祝祭于祊。《傳》祊,門內也。孝子不知神之所在,使祝博求之門內之旁,待賓客處也。《禮·禮器》設祭於堂,爲祊乎外。《註》祊,明曰繹祭也。謂之祊者,於廟門之旁,因名焉。《疏》祊有二義,一正祭時,祭神於廟,復求神於廟門內。一明日繹祭時,設饌於廟門外西室。 又邑名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鄭伯使宛來歸祊。《註》祊,鄭祀泰山之邑,在琅邪費縣東南。 又通邴。《公羊傳·隱八年》作來歸邴。《註》彼命反,又音丙。 又叶補光切,音邦。《詩·小雅》祝祭于祊,與下祀事孔明叶。明音芒。 《正字通》周禮大司馬,中秋敎治兵,羅弊致禽以祀祊。鄭註:祊,當爲方,主祭四方,報成萬物。引《詩》:以社以方。據此是《周禮》方譌作祊,非方祊同也。《字彙》祊音方,合方、祊爲一字,誤。

 最近查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