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条目:痓

康熙字典部首:疒
康熙字典笔划:11 部外笔划:6
康熙字典解释:
《唐韻》充自切《集韻》充至切,??音厠。《博雅》痓,惡也。《集韻》一曰風病。《正字通》痓證有五,秦越人難經,督脈為病,脊强而厥。張仲景金匱:脊强者,五痓之總名,其證卒口噤,背反張而瘈瘲。 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大荒之中有山,名曰去痓。
【基本信息】 |
拼音:zhì 注音:ㄓˋ 部首:疒部 |
【简/繁体笔划】 | 笔划:11 部外笔划:6 |
【常用输入法】 | 五笔86版:UGCF 五笔98版:UGCF 笔划:41341154121 |
【字库编码】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75D3 十进制:30163 |
【汉字结构】 | |
【造 字 法】 |
《唐韻》充自切《集韻》充至切,??音厠。《博雅》痓,惡也。《集韻》一曰風病。《正字通》痓證有五,秦越人難經,督脈為病,脊强而厥。張仲景金匱:脊强者,五痓之總名,其證卒口噤,背反張而瘈瘲。 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大荒之中有山,名曰去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