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查字:
汾字基本信息
【基本信息】 拼音:fén
注音:ㄈㄣˊ  部首:氵部
【简/繁体笔划】 笔划:7  部外笔划:4  繁体部首:水 
【常用输入法】 五笔86版:IWVN  五笔98版:IWVT  笔划:4413453 
【字库编码】 CJK 统一汉字 Unicode十六进制:U+6C7E 十进制:27774
【汉字结构】 左右结构
【造 字 法】 形声;从氵、分声
汾字康熙字典查询
康熙字典条目:汾
汾字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部首:水
康熙字典笔划:8 部外笔划:4
康熙字典解释: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??符分切,音濆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。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冀州,其浸汾潞。《水經》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。《山海經》管涔之山,其上無草木,而下多玉。汾水出焉,西流注于河。《十三州志》出武州之燕京山,亦管涔之異名也。 又地名,在襄城。《左傳·襄十八年》楚子庚治兵于汾。《司馬彪曰》襄城縣有汾丘。 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汾隂,臨汾,俱屬河東郡。汾陽屬太原郡。《廣輿記》臨汾,汾西二縣,今俱屬平陽府。 又郡名。《廣輿記》山西汾州府,本漢太原郡,後魏曰汾州,唐曰浩州,宋曰汾陽。 又《集韻》步奔切,音盆。與湓同。湓水在潯陽。或省作汾。詳湓字註。 又方文切,音分。與紛同。《揚雄·長楊賦》汾沄沸渭。《註》衆盛貌。汾沄,音紛雲。 又溫汾,水轉貌。《枚乗·七發》所揚汩者,所溫汾者。

 最近查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