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条目:茠

康熙字典部首:艸
康熙字典笔划:12 部外笔划:6
康熙字典解释:
《唐韻》同薅。《說文》薅,或从茠。《詩·周頌》以薅荼蓼。《疏》薅,或作茠。《漢制攷》疁田茠草。《唐書·陸龜蒙傳》身操畚??,茠刺無休時。《註》茠刺,除草也。 又《集韻》虛尤切。與庥通。《玉篇》?也。《淮南子·精神訓》得茠越下,則脫然喜矣。 又山名。《水經注》〈山兆〉浦逕縣下西流至於浦陽茠山。 又《集韻》許??切。與豆蔲之蔲同。
【基本信息】 |
拼音:hāo 注音:ㄏㄠ 部首:艹部 |
【简/繁体笔划】 | 笔划:9 部外笔划:6 繁体部首:艸 笔划:12 部外笔划:6 |
【常用输入法】 | 五笔86版:AWSU 五笔98版:AWSU 笔划:122321234 |
【字库编码】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8320 十进制:33568 |
【汉字结构】 | |
【造 字 法】 |
《唐韻》同薅。《說文》薅,或从茠。《詩·周頌》以薅荼蓼。《疏》薅,或作茠。《漢制攷》疁田茠草。《唐書·陸龜蒙傳》身操畚??,茠刺無休時。《註》茠刺,除草也。 又《集韻》虛尤切。與庥通。《玉篇》?也。《淮南子·精神訓》得茠越下,則脫然喜矣。 又山名。《水經注》〈山兆〉浦逕縣下西流至於浦陽茠山。 又《集韻》許??切。與豆蔲之蔲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