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字义
◎ 謇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言,寒省声。本义:口吃) 同本义 [stutter;stammer]
言不通利谓之謇吃。——《通俗文》
因謇而徐言。——李延寿《北史·李谐传》
(2) 又如:謇吃(言语不流利)
词性变化
◎ 謇
〈形〉
(1) 直言不讳,正直 [outspoken]
外似謇正,内实谄谀。——《北史·徐纥传》
(2) 又如:謇正(严肃正直);謇直(刚正耿直);謇謇(忠贞直言的样子;正直的言谈)
【基本信息】 |
拼音:jiǎn 注音:ㄐㄧㄢˇ 部首:言部 |
【简/繁体笔划】 | 笔划:17 部外笔划:10 |
【常用输入法】 | 五笔86版:PFJY 五笔98版:PAWY 笔划:44511221344111251 |
【字库编码】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8B07 十进制:35591 |
【汉字结构】 | 上下结构 |
【造 字 法】 | 上形下声 |
◎ 謇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言,寒省声。本义:口吃) 同本义 [stutter;stammer]
言不通利谓之謇吃。——《通俗文》
因謇而徐言。——李延寿《北史·李谐传》
(2) 又如:謇吃(言语不流利)
◎ 謇
〈形〉
(1) 直言不讳,正直 [outspoken]
外似謇正,内实谄谀。——《北史·徐纥传》
(2) 又如:謇正(严肃正直);謇直(刚正耿直);謇謇(忠贞直言的样子;正直的言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