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条目:漯

康熙字典部首:水
康熙字典笔划:15 部外笔划:11
康熙字典解释:
《廣韻》他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托合切,??音錔。水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漯水,出東郡東武陽縣。 又漯隂,縣名,屬平原郡,漢有漯隂侯。 又滀漯,水攢聚貌。《木華·海賦》??濆淪而滀漯。 又《集韻》魯水切,音壘。水名。出鴈門。或作灅?。○按《說文》本作濕,或省作??。後以濕爲乾溼之溼,而??又轉爲漯字。??字右从日下糸。
【基本信息】 |
拼音:luò,tà 注音:ㄌㄨㄛˋ ㄊㄚˋ 部首:氵部 |
【简/繁体笔划】 | 笔划:14 部外笔划:11 繁体部首:水 |
【常用输入法】 | 五笔86版:ILXI 五笔98版:ILXI 笔划:44125121554234 |
【字库编码】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6F2F 十进制:28463 |
【汉字结构】 | 左右结构 |
【造 字 法】 | 形声;从氵、累声 |
《廣韻》他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托合切,??音錔。水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漯水,出東郡東武陽縣。 又漯隂,縣名,屬平原郡,漢有漯隂侯。 又滀漯,水攢聚貌。《木華·海賦》??濆淪而滀漯。 又《集韻》魯水切,音壘。水名。出鴈門。或作灅?。○按《說文》本作濕,或省作??。後以濕爲乾溼之溼,而??又轉爲漯字。??字右从日下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