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条目:嘶
![嘶字康熙字典](/static/kxzd/5636_1_b.gif)
康熙字典部首:口
康熙字典笔划:15 部外笔划:12
康熙字典解释:
《廣韻》先稽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先齊切,??音西。《玉篇》噎也。 又《玉篇》馬鳴也。 又《前漢·王莽傳》大聲而嘶。《註》師古曰:嘶,聲破也。 又《禮·內則》鳥皫色而沙鳴鬱。《註》沙猶嘶也。◎按周禮天官內饔註作澌。韻會有澌無嘶。
【基本信息】 |
拼音:sī 注音:ㄙ 部首:口部 |
【简/繁体笔划】 | 笔划:15 部外笔划:12 |
【常用输入法】 | 五笔86版:KADR 五笔98版:KDWR 笔划:251122111343312 |
【字库编码】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5636 十进制:22070 |
【汉字结构】 | 左中右结构 |
【造 字 法】 | 形声;从口、斯声 |
《廣韻》先稽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先齊切,??音西。《玉篇》噎也。 又《玉篇》馬鳴也。 又《前漢·王莽傳》大聲而嘶。《註》師古曰:嘶,聲破也。 又《禮·內則》鳥皫色而沙鳴鬱。《註》沙猶嘶也。◎按周禮天官內饔註作澌。韻會有澌無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