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查字:
隰字基本信息
【基本信息】 拼音:
注音:ㄒㄧˊ  部首:阝部
【简/繁体笔划】 笔划:16  部外笔划:14  繁体部首:阜  笔划:17  部外笔划:14
【常用输入法】 五笔86版:BJXO  五笔98版:BJXO  笔划:5225115545544444 
【字库编码】 CJK 统一汉字 Unicode十六进制:U+96B0 十进制:38576
【汉字结构】 左右结构
【造 字 法】 会意
隰字康熙字典查询
康熙字典条目:隰
隰字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部首:阜
康熙字典笔划:22 部外笔划:14
康熙字典解释:

〔古文〕??《唐韻》似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席入切,??音習。《爾雅·釋地》下濕曰隰。《說文》阪下濕也。《釋名》隰,蟄也。蟄,濕意也。《書·禹貢》原隰底績。《詩·邶風》山有榛,隰有苓。《公羊傳·昭元年》下平曰隰。 又《詩·周頌》徂隰徂畛。《箋》隰謂新發田也。《疏》隰,指地形而言,則是未嘗墾發,故知謂新發田也。 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逐翼侯于汾隰。《註》汾隰,汾水邊也。《後漢·西羌傳》昔晉侯敗北戎于汾、隰。《註》二水名。○按汾隰,當從左傳註。 又地名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王與鄭人隰郕。《註》在懷縣西南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西河郡隰成。又《左傳·文十六年》先君蚡冒,所以服陘隰也。《註》陘隰,地名。 又《廣韻》州名。左傳曰:重耳居蒲,卽隰川州,故蒲城是也。漢爲蒲子縣後,魏齊周之閒爲沁州。隋爲隰州,以州前有泉下濕,蓋取下濕之義名之也。又姓。《左傳·僖九年》齊隰朋帥師會秦師,納晉惠公。 又《集韻》悉協切,音燮。人名。春秋傳有公子隰。○按春秋襄八年,鄭人侵蔡,獲蔡公子燮。燮,榖梁傳作溼。釋文,溼,本又作隰,又音燮,是隰直與燮通用,不特音同也。 《玉篇》同??。《集韻》或作??濕。

 最近查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