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条目:伎
康熙字典部首:人
康熙字典笔划:6 部外笔划:4
康熙字典解释: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??巨錡切,音芰。伎巧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多人伎巧。 又伎倆。《史記·馮驩傳》無他伎能。《揚子·法言》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。《又》淳于越可謂伎矣。《註》伎,才也。 又《廣韻》巨支切。與跂通,足多指也。又舒貌。《詩·小雅》鹿斯之奔,維足伎伎。《註》宜疾而舒,留其羣也。
【基本信息】 |
拼音:jì,qí 注音:ㄐㄧˋ ㄑㄧˊ 部首:亻部 |
【简/繁体笔划】 | 笔划:6 部外笔划:4 繁体部首:人 |
【常用输入法】 | 五笔86版:WFCY 五笔98版:WFCY 笔划:321254 |
【字库编码】 |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:U+4F0E 十进制:20238 |
【汉字结构】 | 左右结构 |
【造 字 法】 | 形声;从亻、支声 |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??巨錡切,音芰。伎巧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多人伎巧。 又伎倆。《史記·馮驩傳》無他伎能。《揚子·法言》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。《又》淳于越可謂伎矣。《註》伎,才也。 又《廣韻》巨支切。與跂通,足多指也。又舒貌。《詩·小雅》鹿斯之奔,維足伎伎。《註》宜疾而舒,留其羣也。